三台县发现民国时期《川北岁时记》手稿本:珍贵文献见证地方文化传承
近日,四川省三台县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整理馆藏文献时,意外发现了一部民国时期的手稿本——《川北岁时记》。这部手稿本不仅填补了该县地方文献的空白,更为研究民国时期川北地区的民俗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。
《川北岁时记》手稿本共计约30余万字,详细记载了民国时期川北地区一年四季的岁时节令、风俗习惯、民间传说等。手稿本中,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当时川北地区的风土人情,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。
据三台县图书馆馆长介绍,这部手稿本系当地一位名叫李明的学者所著。李明,字子云,民国时期川北地区著名的历史学家、民俗学家。他在手稿本中,不仅记录了川北地区的岁时节令,还详细记载了当地的民间传说、民间艺术、民间信仰等,为后人研究民国时期川北地区的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。
《川北岁时记》手稿本在内容上分为四个部分:岁时、节令、风俗、传说。其中,岁时部分详细介绍了民国时期川北地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、农事活动等;节令部分则记载了当地的传统节日、庆典活动等;风俗部分则描绘了川北地区的民间习俗、民间艺术等;传说部分则收录了当地的民间故事、神话传说等。
手稿本中的许多内容,如川北地区的传统节日、民间艺术等,在当今社会已经逐渐消失。这部手稿本的发现,对于研究民国时期川北地区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。一方面,它为后人了解民国时期川北地区的民俗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;另一方面,它也为当地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
三台县图书馆馆长表示,该馆将对手稿本进行妥善保管,并计划将其整理出版,让更多的人了解民国时期川北地区的文化。此外,该馆还将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,如举办展览、讲座等,以弘扬和传承川北地区的优秀文化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部手稿本的发现并非偶然。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,各地图书馆、档案馆等机构纷纷加大了对地方文献的征集力度。在此背景下,越来越多的珍贵文献得以重见天日,为研究我国历史、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总之,《川北岁时记》手稿本的发现,对于研究民国时期川北地区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。这部手稿本不仅填补了该县地方文献的空白,更为研究我国地方文化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今后的日子里,随着更多珍贵文献的发现,我国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更加繁荣昌盛。
- • 平武县王朗自然保护区大熊猫踪迹频现,生态游热度攀升
- • 盐亭县高台狮子舞荣登省级非遗名录,庆祝活动精彩纷呈
- • 绵阳涪城区开启“数字人民币全域应用示范区”试点,探索新型支付方式新篇章
- • 盐亭县“嫘祖杯”全球纺织设计大赛盛大开幕,30国选手共赴纺织盛宴
- • 绵阳市少年宫携手非遗传承,打造“非遗传承进校园”系列公益课程
- • 安州惊现民国时期书画家谢无量题刻真迹,珍贵文物引发历史热潮
- • 绵阳科技城发布招商引资项目机会清单2.0版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
- • 安州界牌镇创新农业发展,引进荷兰技术建设立体草莓工厂,产量提升7倍
- • 安州沸水镇惊现百年“木雕迎亲轿”:古韵盎然,见证历史沧桑
- • 江油市创新扶贫模式,建立扶贫资产后续管护长效机制
- • 游仙区“雨露计划+”就业促进行动:培育新时代新农人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“探寻历史足迹:文昌帝君信仰溯源活动在绵阳梓潼隆重启幕”
- • 科技城创新举措,首批“人才共有产权房”房源正式开售
- • 安州区创新举措:打造“农耕学位”认证制度,将劳动教育融入毕业考核
- • 日本新材料企业联合体与绵阳达成产业合作共识,共筑创新未来
- • 成绵高速扩容工程全线贯通,两地通勤时间缩短至40分钟,便捷生活新篇章开启
- • 安州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助力困难群众安居乐业
- • 绵阳市全力推进“县管校聘”改革,助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
- • 绵阳科技城成功举办首场元宇宙产业招商对接会,共绘元宇宙发展蓝图
- • 平武高山蔬菜直供成渝商超签约订单,开启绿色健康生活新篇章
- • 涪城小枧湿地公园智慧步道启用,市民休闲生活再添新亮点
- • 三台县鲁班湖畔明代营造大师碑记:探寻古建筑技艺的瑰宝
- • 安州区智慧农业系统助力扶贫生产,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涪城区农创小镇崛起,青年返乡创业热潮涌动
- • 绵阳与西安交大共建西部科学城联合创新研究院:携手打造西部科技创新新高地
- • 梓潼县创新举措,推广秸秆综合利用,助力生态环境保护
- • 游仙区柔性电子产业园奠基:可折叠屏材料量产在即,引领科技新潮流
- • 涪城区青义镇蓝莓小镇亲子科普研学基地盛大开启,四季采摘乐享不停
- • 涪城区建成川北最大数据算力中心,助力成渝数字经济蓬勃发展
- • 绵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投产,首款“绵阳造”车型正式下线
- • 涪城区全力打造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区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盐亭县经开区携手成渝高校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游仙区柏林镇古驿道修复完工,重走金牛道感受千年商旅文化
- • 探寻潼川豆豉酿制技艺的清代状元故里之源
- • 安州区多措并举,校车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,新能源校车更新助力绿色出行
- • 绵阳市与四川大学携手共建“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”:助力人才培养新篇章
- • 平武虎牙藏族“斗牦牛”角逐高原勇士,传承千年民俗风情
- • 安州区“田园总部”项目成功吸引15家科创企业入驻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
- • 绵阳启动“教育振兴乡村”计划,三年内培育百所特色乡村学校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北川禹穴沟重现古羌部落烤全羊,篝火宴点燃乡村旅游热潮
- • 涪江流域水土保持项目荣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高度赞誉
- • 江油青莲镇办李白宴诗词大会 月圆蟹宴再现盛唐风雅
- • 江油市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率突破90%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江油文胜镇焕发活力,恢复“六月尝瓜”习俗,田园采摘助力农旅融合发展
- • 涪城区农村厕所革命:阶段性成果显著,乡村振兴再添新动力
- • 考古证实:平武报恩寺为明代龙州土司所建,揭开历史新篇章
- • 北川禹里乡古法酿酒之旅:羌族土宴深度游套餐,品味传统韵味
- • 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助力绵阳米粉,百年技艺掀起全国嗦粉热潮
- • 涪城区成功举办全球青少年科创峰会,国际选手齐聚共话科技创新未来
- • 游仙区小枧小学建成全市首个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基地,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
- • 盐亭县岐伯中医药文化节:传承国粹经典,弘扬中医药文化
- • 游仙区创新扶贫模式,公益岗优先安置残疾人家庭助力脱贫攻坚
- • 科技城金融服务中心揭牌仪式盛大举行,创新“科创投贷联动”新模式助力企业发展
- • 三台县脱贫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面突破十万元大关
- • 四川游仙区石马镇智能物流园投入运营,日处理包裹量突破50万件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绵阳江油李白故居荣登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案例榜单
- • 涪城新皂镇“虫王节”:传统除虫智慧与现代农业的完美对接
- • 清代绵州八景绘画数字复原项目顺利通过验收,文化瑰宝重现光彩
- • 绵阳民间惊现明代抗倭名将陈璘家族谱牒,揭秘家族辉煌历史
- • 盐亭县跨省建立劳务输出基地,稳定就业2000人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三台郪江汉墓群旁再现汉代民俗“狗咬耗子”
- • 平武县高山蔬菜直供粤港澳大湾区,助力“菜篮子”工程
- • 绵阳机场T2航站楼盛大启用,年旅客吞吐量再创新高突破500万人次
- • 梓潼县启动“未来校长培养计划”,30名青年干部赴沪跟岗研修,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
- • 江油武都镇“抬阁”巡游:穿越时空的明清盛景再现
- • 科技城科技服务大市场年交易额突破120亿元,创新驱动发展再上新台阶
- • 北川县羌族传统农耕文化博物馆盛大开馆,传承羌族千年农耕文明
- • 科技城超算中心正式投运,西部算力规模再创新高
- • 梓潼县多措并举,河道整治保障农田灌溉
- • 绵阳筹建“蜀汉名臣名录馆”:蒋琬费祎成重点展示对象
- • 江油窦圌山: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考察铭文重见天日
- • 游仙区扶贫专项巡察整改问题清零,助力脱贫攻坚战取得新胜利
- • 科技城创投峰会硕果累累:签约47个项目,总投资达326亿元
- • 绵阳经开区再迎外资热潮,12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超30亿美元
- • 绵阳非遗中心启动“百村千俗”普查工程,传承民间文化瑰宝
- • 《安州区扶贫题材摄影展:镜头下的脱贫攻坚历程》
- • 四川游仙区石马镇智能物流园盛大投入运营,日处理包裹量突破50万件
- • 江油雁门镇明代“劝农碑”重见天日,古代农业政策引发学界关注
- • 探寻三台刘营镇青龙场“鸡鸣早市”的百年传承
- • 安州区开启残疾人就业创业新篇章:首个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正式建成
- • 绵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全面升级,8万余名学生共享健康美味
- • 绵阳乡村教育迎来“银龄计划”:百名退休名师支教助力乡村教育振兴
- • 平武县水晶镇揭秘:罕见溶洞群亮相,地质探险游线路首发
- • 安州红酥传奇:二十代人传承的古法宫廷点心技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