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游仙区“光伏+菌菇”立体农业模式年发电2000万度,绿色经济再添新篇章

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绿色能源和现代农业的重视,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积极探索“光伏+菌菇”立体农业模式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该模式不仅实现了农业与光伏发电的有机结合,还实现了年发电量2000万度,为当地绿色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游仙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,气候适宜,土地资源丰富。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,游仙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,创新性地提出了“光伏+菌菇”立体农业模式。该模式将光伏发电与菌菇种植相结合,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,提高了农业产值,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在游仙区,一片片光伏板整齐排列,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这些光伏板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清洁能源,还为菌菇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温度和湿度环境。在光伏板下,一排排菌菇大棚整齐排列,里面种植着各种优质的菌菇,如香菇、平菇、金针菇等。
“光伏+菌菇”立体农业模式具有以下优势:
1. 提高土地利用率:光伏板下方的大棚种植菌菇,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,实现了土地的立体化利用。
2. 优化能源结构:光伏发电为菌菇种植提供了清洁能源,降低了生产成本,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。
3. 提高农业产值:菌菇种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,通过光伏发电与菌菇种植的有机结合,提高了农业产值。
4. 促进农民增收:游仙区通过推广“光伏+菌菇”立体农业模式,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,增加了农民收入。
据统计,游仙区“光伏+菌菇”立体农业模式年发电量可达2000万度,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.8万吨。这一成果不仅为当地绿色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为全国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未来,游仙区将继续加大“光伏+菌菇”立体农业模式的推广力度,充分发挥该模式的优势,推动当地农业转型升级。同时,还将积极探索更多绿色农业发展模式,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
总之,“光伏+菌菇”立体农业模式是游仙区在绿色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次成功尝试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游仙区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以科技创新为驱动,努力打造绿色农业发展新格局,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




